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骨科病房老年干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军队医院骨科病房老年干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及对策,保障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安全,并提出避免护理风险因素的关键是加强护理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A组,22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B组,36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C组,37例)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3岁。左侧50例,右侧45例。按Schatzker分型:Ⅴ型51例,Ⅵ型4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深浅部感染、切口坏死、切口愈合不良、骨折塌陷、内固定松动、断裂失效等)、骨折愈合情况(连续骨痂形成时间)及术后下肢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关节面再塌陷发生率及内固定失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术后1年Merchant评分: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与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在日常活动功能、步态、活动范围及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P<0.05)。下肢功能评定结果: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组,优10例,良5例,可4例,差3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组:优21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组,优23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法术中出血量最少,但无法满意显露骨折断端与关节面,无法提供坚强的固定效果,远期疗效差;对于累及双髁及移位明显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仍建议行双切口或膝前单切口双钢板法治疗,有利于关节面的复位及骨折的坚强固定、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三维CT重建及MRI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71例,在常规行普通X线片检查的基础上,同时行MDCT扫描并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其中行双切口单钢板法治疗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9~56岁,平均33.6岁;平均随访时间31.4个月;行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法治疗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53岁,平均33.2岁,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行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法治疗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57岁,平均35.3岁,平均随访时间23.6个月。对骨折定位、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移位程度、骨缺损程度显示的满意度及关节面塌陷、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X线片、MDCT及MRI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骨折部位,(1.04±0.20)、(1.82±0.38)、(1.12±0.33)分;骨折粉碎程度,(0.81±0.51)、(1.92±0.26)、(0.83±0.60)分;骨折移位情况,(1.23±0.48)、(1.92±0.26)、(0.46±0.58)分;骨缺损程度,(0.36±0.51)、(1.55±0.79)、(0.26±0.53)分;关节面塌陷,16、61、12例;交叉韧带伤,3、10、17例;半月板伤,0、0、6例;侧副韧带伤,1、1、8例。MDCT在显示胫骨平台关节面是否塌陷、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位置、骨折粉碎程度及骨折移位程度上较X线片及MRI满意。MRI在显示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损伤、关节面软骨是否剥脱及骨挫伤方面较X线片及CT满意。结论:MDCT并三维重建与MRI检查进一步丰富了基于X线片表现的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MDCT与MRI检查有助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精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案的确定,MDCT与MRI有助于发现膝关节及关节周围隐匿性损伤,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对89例肩关节脱位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分别采用传统肩前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获随访13~118个月,上述三种手术方法术后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57.57%、81.08%、84.21%;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术后第1、3、7天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组肩根部周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组(P<0.05);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以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并可吸收钉及微型钢板螺钉组均明显少于传统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并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螺钉组(P<0.05)。结论肩前外侧经三角肌入路较传统肩前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可吸收螺钉及微型钢板螺钉可有效固定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并减少肩峰下撞击的并发症;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应根据肱骨大结节骨折形态、肩关节是否已闭合复位及是否合并肱骨近端其他骨折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种取骨法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并骨缺损中应用的疗效。方法 68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经钢板螺钉内固定同时,术中分别于自体髂骨翼半板取骨(A组,25例)、髂骨翼开窗取骨(B组,23例)和股骨外侧髁开窗取骨(C组,20例)进行植骨。结果均获得12~132个月随访,A、B、C 3组手术切口长度:(3.98±0.65)cm、(2.63±0.46)cm、(2.86±0.42)cm;术中出血量:(389.20±97.55)ml、(332.13±74.39)ml、(295.50±68.55)ml;取骨植骨量:(12.15±1.78)cm3、(9.89±1.98)cm3、(12.45±1.97)cm3;取骨并发症发生率:32%、8.7%、5%。结论髂骨翼及股骨外侧髁开窗取骨法较传统髂骨翼半板取骨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股骨外侧髁取骨法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并骨缺损就近取骨且操作简单;髂骨翼半板取骨法及股骨外侧髁取骨法适用于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较大量骨缺损。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15例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腘窝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62岁,平均39.2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运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彩色超声、DSA介入造影及手术探查等方法明确血管损伤,分别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钢板螺钉股骨髁逆行交锁钉内固定骨折及膝关节脱位,并根据具体情况对损伤血管进行取栓、修补、自体静脉移植重建血循环,分析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保肢指数、输血量、医疗费用及感染发生情况,明确早期诊断及有效救治的作用。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截肢8例,6例手术成功修复腘动脉、胫前及胫后动脉。6例肢体存活患者随访12~60个月,平均28.3个月。保肢成功且关节功能优良4例。结论: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具有伤情复杂且严重、易误漏诊、预后差、保肢风险高等特点,应结合患者的创伤机制、损伤部位局部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适当的辅助检查来把握膝关节周围创伤伴腘窝血管伤的早期诊断,掌握合适的保肢与截肢指征以高效救治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结果手术融合率95.5%,无神经损伤、断钉、退钉发生。结论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式操作安全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肯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马炬雷  徐云钦  申屠刚  李强 《中国骨伤》2017,30(10):896-900
目的: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5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293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99例,女9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3岁。将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有无糖尿病、骨折类型(开放/闭合)、开放性骨折分型(Gustilo-Anderson分型)、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分级(Tscherne-Gotzen分级)、骨折分型(SchatzkerⅤ型/Ⅵ型)、是否有骨筋膜室综合征、ASA分级、麻醉方法、手术时机(急诊/择期)、手术时间(≤150 min/150 min)、手术切口入路、是否联合入路、内固定部位等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分析其相关性。结果:293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折类型(χ2=14.496,P=0.001),骨折分型(χ2=4.560,P=0.033),骨筋膜室综合征(χ2=15.631,P=0.001),手术时间(χ2=11.233,P=0.001)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放骨折(χ2=9.696,P=0.002),骨筋膜室综合征(χ2=9.119,P=0.003)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开放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开放骨折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05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急诊或择期分别采用膝前外侧单切口单钢板内固定(A组,26例)、膝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B组,27例)、膝前正中直切口双钢板内固定(C组,30例)、膝前后联合入路单或双钢板内固定(D组,6例)、小切口或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E组,16例)。结果术后均获随访26~110个月,平均36.5个月;闭合性骨折不同手术时机切口并发症发生率:58.3%、45.5%、13.3%、2.4%、33.3%。5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65.7±125.0)、(373.7±137.3)、(308.4±120.5)、(461.7±90.4)、(95.6±31.6)ml;内固定失效率:23.1%、3.7%、3.3%、0%、25%;膝关节功能优良率:76.9%、85.1%、93.3%、100%、68.8%。结论手术时机在伤后6~8 d局部软组织肿胀消退、皮肤皱纹出现时最佳,切口并发症最少;多种手术入路与手术方式的灵活、合理应用,有利于高效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带尾孔针缆及线缆固定两种不同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髌骨骨折,其中18例行带尾孔针缆系统治疗(针缆组),22例行线缆环扎固定治疗(线缆组)。参照Bostman标准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缆组手术时间为40.15~56.52 min,与线缆组的42.22~53.2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缆组骨折愈合时间(10±2)周短于线缆组(14±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缆组获随访(12.00±4.34)个月,Bostman评分优良率100.0%;线缆组随访(16.46±2.82)个月,Bostman评分优良率90.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采用带尾孔针缆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并发症少、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膝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